
新闻动态
图片
《屏蔽力》畅销2.7万册,加印5次,卖出3个版权:繁体版+韩国版+越南版作者:武小五(富书作者),来源:富书(ID:kolfrc)婚姻需要包容彼此的不同,亲子关系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,兄弟姐妹之间需要互相体谅。作家苏岑曾说:“家庭不是博弈场,赢了道理,输了感情,才是最大的输家。”刷短视频的时候,总能刷到这样的内容:夫妻因为谁洗碗吵得不可开交,孩子和父母因为选专业冷战好几个月。这些家庭矛盾的视频,播放量动不动就破百万。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原本相爱的一家人,最后会闹得这么不愉快?其实很多时候,家庭矛盾的根源,就藏在我们对家人的态度里—— 缺乏容人的度量,才是摧毁亲情的最大杀手。图片
图片
婚姻里的包容,能把矛盾变成理解前不久,我所在的一个读书交流群里,一位95后书友分享了自己的婚姻小插曲。
她老公有个习惯,吃完饭总把碗往水槽里一放,非要等到睡觉前才慢悠悠去洗。
一开始,她看见就忍不住唠叨,结果老公要么不说话,要么和她顶嘴。
后来她换了个方法,写了张便签贴在冰箱上:“期待明天早上能看到亮晶晶的水槽~”
没想到第二天不仅看到洗干净的碗,还收到老公回的便签:“谢谢包容我的小拖延!”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情感账户”,简单来说,每次理解和包容就是往这个账户里存钱,指责抱怨就是取钱。
细想一下,我们是不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,把婚姻里的“存款”取光了?
这种包容的智慧,在历史上也能找到例子。
宋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,一个爱写诗,一个痴迷研究金石。
两个人兴趣爱好不一样,生活习惯也有差异,但他们互相尊重。
李清照在书里写,每次找到好书,两个人就一起校对整理;得到珍贵的书画,也会一起欣赏讨论。
正是这种包容,让他们携手完成了《金石录》,成就了一段佳话。
再看看电视剧《我们的婚姻》里的沈彗星和盛江川,妻子想重返职场,丈夫却觉得“女人就该在家带孩子”。
两个人谁也不肯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,最后矛盾越来越大。
其实很多婚姻矛盾,就像这样,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,只是缺少了一点互相理解的度量。
说白了,婚姻不是找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,而是学会接受对方的不完美。
那些过得幸福的夫妻,不是没有矛盾,而是懂得用包容把矛盾变成理解。
图片
图片
亲子关系里,理解比权威更重要社交平台上有个特别扎心的话题:“我和父母的100个分歧。”有个职场新人在话题里留言,说他热爱编程,当初想报考计算机专业,却遭到父母强烈反对。父亲认为“坐办公室敲代码没前途”,母亲更是翻出亲戚家“学IT累到住院”的例子轮番说教。他没有急着反驳,而是在学习之余做了件事:他整理出全球Top10科技公司的薪资数据,制作成清晰的图表;收集了近五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增长趋势报告;甚至熬夜做出一个简单的编程小程序,演示给父母看。某天晚饭后,他把资料摊在桌上,认真地说:“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太辛苦,但这个行业不是你们想的那样。给我一次尝试的机会,如果这条路走不通,我会听你们的建议。”父母沉默许久,最终同意了。如今这位男孩已是互联网大厂的技术骨干,提起当年的选择,他总说:“感谢爸妈当年愿意听我把话说完。”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亲子矛盾——父母用自己的经验替孩子做决定,孩子却渴望被尊重、被理解,好在最终这对父母尊重了孩子的选择。心理学上有个“心理边界”的概念,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领地,一旦被强行入侵,就会本能地反抗。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:“教育是农业,不是工业。”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,不能急于求成。教育也同样如此,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和顺序性,教育者不能违背这些规律,否则就如同“拔苗助长”,反而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。这句话用在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上特别合适。梁思成喜欢建筑,梁启超不仅支持,还帮他找资料;梁思永想学考古,梁启超写信鼓励:“只要你觉得路上不寂寞,我就放心了。”在这样宽松包容的环境里,梁家九个孩子,个个都有出息。但现在很多家庭恰恰相反,不少父母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,却忽略了孩子也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。和孩子相处,与其当一个说一不二的权威,不如做一个愿意倾听、理解的朋友。当我们放下“都是为你好”的姿态,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。图片
图片
手足情里的体谅,能让家更有温度上次回老家,听说村里发生这样一件事,挺戳心的。一对兄妹因老家房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。妹妹觉得自己远嫁多年,父母生病时都是哥哥照顾,理应多分得一些;哥哥却认为妹妹是“嫁出去的女儿”,按老规矩不该争房产。直到父亲住院那天,兄妹俩在病房外吵得差点动手。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突然开口:“你们小时候,妹妹把糖果分给哥哥,哥哥背着妹妹过河,现在怎么就忘了?”两人瞬间红了眼眶。后来妹妹主动提出少分房产,哥哥也坚持给妹妹留了一间客房:“家里永远有你的位置。”这样的转变,让人想起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族故事。范仲淹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两个弟弟因吃不饱常闹脾气。他总是把自己的饭食分给弟弟,自己却靠喝稀粥读书。后来他做了宰相,依然对弟弟们关怀备至,甚至设立“义庄”周济族人。在他的影响下,范氏家族传承八百年不衰,靠的正是“兄友弟恭”的包容家风。反观现实中有些家庭,兄弟姐妹为了一点利益争得面红耳赤,却忘了血脉相连的情分才是最珍贵的财富。心理学中有个“共情效应”:当我们能站在对方角度感受处境,矛盾就会软化成理解。就像《诗经》里写的“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”,手足之情本应是最温暖的依靠,何必让斤斤计较寒了心?图片
图片
当代家庭和谐四法则其实,处理家庭矛盾并没那么复杂,关键是要度量大一点,对家人包容一些。下面的家庭和谐三法则,供你参考。1、矛盾发生时,先闭嘴10秒:情绪上头时不说伤人话,给彼此冷静的空间。2、每周设个“无对错日”:放下评判标准,允许家人做自己,哪怕是“躺着玩手机”“买无用小物”。 3、用具体行动代替抱怨:与其指责“你从不做家务”,不如说“今天一起做家务吧”,把对抗变成协作。4、每月安排一次 “孩子主导日”:让孩子规划当天的家庭活动,父母全程配合参与,在实践中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。在家庭里,争赢了道理,却输了感情,真的不值得。有句话说得好,笑着低头者,才是真聪明。那些愿意在小事上让步的人,不是因为软弱,而是更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。一家人过日子,难免会有磕磕碰碰。婚姻需要包容彼此的不同,亲子关系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,兄弟姐妹之间需要互相体谅。当我们学会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,用宽容代替指责,那些曾经觉得天大的矛盾,其实都能迎刃而解。家是讲爱的地方,不是讲理的战场。愿我们都能修炼出一颗包容的心,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,都充满温暖和笑声。点亮图片
,与你们共勉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新疆新疆风采35选7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